7月19日,原本平静的汽车行业,随着一份联合声明的公布骤然掀起风雨。
据报道,此次声明合作的双方分别为比亚迪和丰田,而双方合作的内容,则是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热度的新能源汽车。
联合声明
一个是《财富》杂志公布的2019年全球500强第十名、国际顶尖的老牌车企,另一个则是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新兴企业,连续四年的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冠军。两家企业的强强联手,牵动着世界的目光。日经中文网、法国国际广播电台,路透社等国际知名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,彭博新闻社指出,与比亚迪的合作,被丰田视为在纯电动车领域追赶大众汽车、通用汽车的关键一步。
此前,丰田就已与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众多伙伴达成合作,共同发展电动车
而在此之外,更值得大家注意的是,此次双方合作的模式:技术对等,共同开发。
国外网友也很关注这次合作,推特上一位网友说:“比亚迪的电动车很棒,我的朋友们都购买了,这次他们合作会不会出新款?”,还有的网友的说:“中国的比亚迪要和丰田合作了吗?比亚迪的电动车很好!不知道这次合作会不会有新技术诞生呢?当然,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已经领先世界了。”
国外网友评论截图
从第一辆东风牌汽车开出一汽工厂的大门算起,60多年后,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也有机会和国外巨擘平等对话,看似寻常的联手背后,整个中国汽车工业为此整整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辛劳。
一
上世纪中叶,国内的民用汽车生产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,可以说是在无资料、无经验、无工装、无设备的“四无”环境下开展生产。面对工业体系完备的德国、日本,那个年代人的心头都仿佛压着一块沉重的巨石。
1931年9月12日,“民生牌”汽车在上海路市展览会上亮相
虽然在前苏联的援助下,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造出了重卡,但它和家用小汽车之间,在用途、外形、舒适性等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差异。生产小汽车所需要的,不仅仅是国家的科技实力,更重要的,是工业的发展水平。
当时的西方国家,各式机床等先进的生产设备已经开始列装,而国内的汽车生产厂间,车的零部件还要依靠工人们手工锻打。一上一下之间,产品质量和产能之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。
与此同时,另一个问题也一直悬在汽车行业前辈们的心里,那就是以发动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的匮乏。
在当时,即使是被誉为“国车”的红旗,也装不上一颗正宗的中国“芯”发动机,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红旗轿车的生产,都需要在克莱斯勒和凯迪拉克的车上“扒零件”。
资料图:第一辆红旗车
面对这一情况,国家各个部门都高度重视,奈何技术的代差、人才的缺失,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赶上的,而那些西方的汽车巨擘,虽然对中国这一新生的市场充满兴趣,但为了自身的利益,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汽车核心技术实行“技术封锁”。
万般无奈之下,“以市场换技术”成为摆在新中国汽车工业面前唯一的出路。
1978年10月,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,带着中方代表团奔赴德国,开始洽谈技术合作。当亲眼见到德国人灯火通明、秩序井然的生产车间之时,很多人在震惊之余,也都在心里默默发誓:总有一天,中国人也能拥有顶级造车工艺。
当时,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,谈完了合作之后,德国派来考察的技术人员,言谈之间都丝毫不掩饰对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轻蔑,在他们眼里,这些拿着钣金工具、事事亲力亲为的厂员根本就不算是现代意义上的工人,倒更像是做古董的学徒。
而在一水之隔的日本,同样从西方技术封锁中成长起来的日本,不仅对中国没有丝毫同情之心,反而变本加厉,借助中国对于汽车技术的渴望,大肆售卖一些早已被时代淘汰的末流工艺。
层层夹击之下,国产汽车的最初一段路,走得可谓是步履维艰。
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以“仿造为主,适当改造“的手段造了出来(工人们把一辆克莱斯勒轿车拆出2000多个零件)
回忆起这段往事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武常岐深有同感,他借用一本名为《外国轮子中国路》的书表达自己的痛心。“那个年代,中国路上跑的汽车有70%以上是跨国公司或全球企业的品牌车,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几乎被合资品牌汽车主导。”
二
仅仅是在十年前、甚至五年前都还没有人敢相信,甚至敢想象,中国汽车头上长期烙印着的“低质”、“廉价”的标签,将被一家属于未来的车企狠狠打碎。而那些当年对国产品牌不屑一顾的国外厂商,会有一天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,主动上门寻求合作。
完成这一看似不可能的奇迹的这家公司,就是比亚迪。
事实上,这已经不是比亚迪第一次收到世界巨头的青睐,早在数年前,全球顶级豪华轿车品牌戴姆勒·奔驰就曾慕名而来。算上此次的丰田,已经有两家大牌都对比亚迪伸出了橄榄枝,而且不惜打出“技术对等、共同合作”的旗号,也要和比亚迪抢先确立盟友关系。
一正一反的对比之间,荣耀的,不仅仅是比亚迪,更是国产汽车这块大招牌。
另一边,作为日系汽车的领军品牌,丰田汽车的品质一向闻名海内外,被誉为“开不坏的轿车”,曾经多次创造单一车型的全球销量神话,就连美国的汽车厂商都对其无可奈何。这样一家技术成熟的公司“屈尊”前来结盟,背后的逻辑不能不令人深思:
如果只是单纯的看重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丰田大可如以往一样售卖采用自己技术的新能源汽车。而选择与比亚迪合作,甚至于话语权完全对等的技术合作,足以证明,比亚迪手中所握有的三电技术,很可能比丰田自己的技术还要先进的多。
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,电池电机电控为代表的“三电技术”正是这一产品的绝对核心,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在燃油汽车中的地位。
面对传统汽车领域尖端技术的封锁,比亚迪没有盲目跟进,而是巧妙利用了新能源汽车崛起、世界汽车格局大洗牌的机会,重新确立了自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,这是中国企业独具慧眼、顺势而为的缩影。早在此前,比亚迪的电动车技术就已经走出国门,在日本、美国、韩国等汽车强国与世界顶尖企业一较高下。
伴随着中国汽车技术的日趋成熟,“外国轮子中国路”在国内市场占比日趋减少 。取而代之,国产品牌的汽车正在走出国门,在世界各地的频频亮相。
在双层大巴的发明地英国,在有着188年巴士历史的伦敦街头,数百辆比亚迪生产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经开始奔跑在大街小巷之中。
伦敦街头的比亚迪红色双层电动大巴
而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时,英国人也丝毫不掩饰他们对于这款汽车的热爱。“比起之前的汽车,大家现在都更喜欢开比亚迪的纯电动公交车,因为它可以让你成为牛津街上的马路之王。”
同样的情形还在日本、意大利、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发生着。频频“出海”的比亚迪,正在以过硬的产品实力,为中国制造正名。
而这一切的背后,比亚迪的崛起,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转折点,它所象征的,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,甚至于替代欧美等汽车巨头,主导汽车新技术变革和行业的发展。
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在意大利诺瓦拉
三
过去的一年里,如果问什么技术牵动着举国民众的心,答案或许只有一个:“5g。”
年初的两会,5g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之一。
居高不下的热度,除了对新技术的好奇,更多的,还是对科技尖端领域话语权的一种渴望。
正如西方国家商界中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:三流公司卖商品,二流公司卖文化,一流公司卖标准。
而对于中国来说,以5g技术标准为代表的中国创造,不仅仅是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体现,更是打破欧美技术封锁,冲击高端领域市场地位的金钥匙。
回首过往,汽车技术的历史,又和网络技术的遭遇多么相似。
同样是面临重重封锁,同样是屈居美国、欧洲的主导,同样是从一片空白开始,到如今的硕果累累。
在这一过程中,如果说,华为是弯道超车,成功终结了西方国家对中国通信工业的层层钳制;那么,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,则是身处同一起跑线下,力克强敌,为国产汽车找回了应有的尊严。
曾经,象征着世界文明中不可逾越丰碑的华夏古国,在错失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后,惨遭列强荼毒。在那一段饱受欺凌和压迫的黑暗历史之外,我们丧失的,不仅仅是曾领先于世界的生产力水平,还有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骄傲。
所幸,流淌于中华儿女身上的毅力和血性并未就此消退,渡尽劫波之后,我们依然得以在奋斗中重兴国运,再度位列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舞台中央。
过往的五千年历史里,以“四大发明”为代表的东方先进技术曾经不止一次的改变过这个世界。
如今,历史的轮回之外,肩负重任的比亚迪,已然加入重新扛起中国制造的大旗之列,再度奔向世界的巅峰。